国际理解教育
首页 > 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

让世界走进课堂:常州市国际理解教育实践展示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25年04月01日   作者:lygac
 class=

2025年3月27日,各辖市(区)教育局、经开区教育和文体旅局处室负责人以及常州市各中小学国际教育相关负责人出了席本次活动,我校作为省“十四五”基础教育对外合作交流重点项目学校和常州市国际理解教育示范学校,受邀参加了此次别开生面的常州市国际理解教育实践展示活动。该活动不仅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深度融合,还深刻体现了科技在促进国际交流方面所发挥的巨大潜力。

皮影戏:传统艺术的国际化表达

 class=

来自常州第三中学的美术教师高波带来了一场精彩的文化展示活动。他以中国传统皮影戏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如何让古老艺术在当代焕发新的活力。“皮影戏不仅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全人类共同珍视的文化瑰宝。”高老师如是说道。

 class=

活动现场,高老师不仅深入讲解了皮影戏的历史渊源与制作工艺,还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何运用这一传统艺术形式讲述当代故事。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高老师特别强调:“国际理解教育并非单纯学习外国文化,而是要在尊重他国文化的基础上,通过沟通交流实现文化的求同存异。”

课堂实践:让国际理解落地生根

 class=

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国际部主任王越的分享同样精彩且富有深度。她展示了两节极具启发意义的课堂实践案例,充分诠释了如何将国际理解教育有效融入日常教学之中。

第一节《谁动了我的巧克力》通过设置一个关于他人吃了自己巧克力的简单情景,让学生发表观点。借助学生对同一事件所表现出的不同态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总结出“冲突的产生并非源于差异本身,而是源于我们面对差异时的态度”这一核心主旨。

通过这堂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王越主任分享了她在推动国际理解教育落地实践方面的三项核心得:

1. 国际理解教育课要选择小的,有关联的切入口

2. 国际理解教育课要设计层层递进的课堂活动

3. 国际理解教育课要聚焦一个清晰的、具体的教学目标

 class=

第二节《向外国学生讲述宁波故事》展现了国际理解教育的另一种实践形式。通过将一次活动设计为项目式学习,能够有效深化学生对国际理解教育的认识。

王越主任所展示的项目式学习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实施此类课程的可行路径:  

 class=

科技赋能:AI字幕打破语言藩篱

本次活动的最大亮点无疑是AI实时字幕技术的应用。在传统的国际交流活动中,语言障碍一直被视为难以克服的难题。而本次所采用的AI实时字幕技术,凭借其极高的准确率和几乎零延迟的表现,成功搭建起一座无形的沟通桥梁。

本次活动中的AI应用带来的重要启示:

  • 语言将不再成为国际理解的障碍
  • 科技可以增强而非替代人文交流
  • 教育创新需要技术与内容的深度融合

这次AI实时字幕的运用,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技术正在重塑国际理解教育的边界。这不仅是一次工具的升级,更是教育理念的一场深刻革新——在智能时代,每一个声音都值得被倾听,每一种文化都应当得到尊重与理解。

感悟与思考

真正的国际理解教育应具备双向性。我们既要“引进来”,吸收外部的优秀经验,也要“走出去”,积极展示自身特色;既要学习他国的长处,也要传播本国的文化。科技的不断进步,正为这种双向交流提供日益丰富的可能性。

这场活动最令人感动之处,在于见证了教育工作者们通过创新方式,使传统文化重焕生机,并让国际理解教育真正得以落实。我们期待未来能够涌现更多此类富有创意的教育活动,使我们的孩子在深入理解世界的同时,也让世界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